返回首页

“身上背的不只是邮包,更是责任”


在复兴号高铁每小时跑过350公里的今天,在鲁中南山区的深处,一邮政投递员默默坚守16年。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座山的高度,用行动践行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16年,20万公里,一个人的长征,一段邮政史上的传奇。

一个人的“长征”

孙吉刚是青州市邮政分公司集邮政支局的投递员,自2005年参加邮政工作第一天起,至今一直在素有“青州小西藏”之称的青州西南山区杨集管区从事投递工作。

杨集邮政支局是青州市分公司最偏远的山区支局,距离青州市区45公里,服务于周围 31个自然村,2000多人口。这里有南北方向和西南方向两个投递段,南段邮路全程43公里,尚可骑摩托车投递;西段邮路全程34公里,服务13个自然村,只能步行,是一条步班邮路。说是邮路,其实就是山上踩出20厘米左右铺满枯黄的野草荆棘的羊肠小道越往上走山路越每迈一步都得跨上二三十厘米高的石头,地理条件相当恶劣。平日里村里人即使是到离青州城百余里的杨集也要走五公里多山路,没有要紧的事村民一般不下山。就在这条邮路上,孙吉刚已经走了整整16个年头

“索命”的“救命符”

邮路沿途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峰有28座,西天门、索命、阎王鼻子......这些山峰的名字听着就让人害怕。山路在荒草和怪石之间时隐时现,最宽处不过 1米,最窄处只容一人行走,路的一侧是张牙舞爪的峭壁,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看着令人头晕目眩,山路两边的悬崖上时不时碎石头掉下来,还得及时躲避。

每次孙吉刚攀岩、石,登上800多米高的“索命”时,都得使出浑身解数,气喘吁吁。侧目往下看时,山沟深,令人头晕目眩,在宽不足一米的山路两旁,隔不远就有根小布栓在大荆条上。这小布是他的路标,也是他的“救命符”。冬季大雪封山,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是沟,哪是路,他就是用这种办法来辨别。踏雪行进时,如不慎脚一打滑,就有摔下悬崖的危险。从半山腰的杨集庵村再翻过三个山头才能到洞顶,山上寒风刺骨,而且越往山顶风越大,有些积雪被吹到山路上,深的地方要没过膝盖,经常是身上冒着汗,鼻子耳朵却发紫,等回到支局时两条裤腿早已冻成了冰块……

冬天下雪虽然难走,但是邮件还不会被淋湿,最怕的是夏天的阴雨连绵,为了邮件不被淋湿,孙吉刚先用塑料袋把报纸、信件包好,再穿上雨衣才能出发。夏天急雨来时,光秃秃的山上无处躲避,有时全身都被淋透了,但是他也要抱紧邮包,不让雨水打湿一张报纸,一封信件。时常的被大雨淋病了,也就落下个腰痛病,现在一到阴天,腰腿就隐隐作痛。走这条邮路也很寂寞,很孤独,半天也遇不上一个人。寥寥可数的几株不知年轮的老柿树、杏树、软枣树,算是他的天然知己。孙吉刚常拄着一根木棍,为助力、为壮胆,也为提防山中野兽的攻击。多年的山区投递工作,他养成了疾走的习惯,天气再冷也不穿大衣,穿大衣走不快,因为走慢了到晚上回不到支局。

有一年腊月二十八山上下了二十多厘米的大雪支局收到了一张1000元的汇款单,看附言是寄给支局十几里地的井子峪村一位老人的过年费,他二话没说拿着汇款单和这1000块钱爬过大山送到了老人手中,看到老人接到汇款时激动感激的眼神再多的苦再多的累都不算什么。

他就是我们的亲儿子

16年来,不管遇到风寒交迫的天气还是自己感冒发烧不舒服孙吉刚都从未间断过投递服务。孙吉刚说“这几年来,支撑我走下去的就是乡亲们收到邮件时的快乐。因为我深深知道,一份份邮件寄托了山里人和山外人的思念和希望,因此几年来,不管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准时将信件送到用户手里,从未耽误过。”

山上交通不便,且山民普遍年纪较大,因此孙吉刚每次送邮件、送报纸都有人托他办理交电话费、寄信、寄包裹等事项虽然不是分内的事但乡亲们都信得过他他也决不推脱,尽可能村民服务。除此之外,孙吉刚还主动帮助村民捎针线、药片、肥皂和一些生产生活用品,给不识字的老人读信、读报,尽他所能地为山民提供方便。邮路上的村民都和他很熟,看见他,老远就热情打招呼:“家里坐坐吧,暖和暖和!”“过来喝点水吧!”……

在送邮件的同时,孙吉刚经常带着自费购买的洗衣粉、脸盆、食用盐等生活用品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杨集庵村彭先收、家峪村董如德等老人家中看望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询问有啥需要帮忙的,把邮政人的爱心传递给这些老人们,老人们见到他都很亲,把他当亲生儿子看待。彭大爷已经80岁了,他和老伴都有腰椎病,老人心地善良,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年前下山赶集买菜,要早起赶路,腿脚又不好,等走到集上时不知道要摔上几个跟头,买完菜自己扛着往家走就更费劲了,等回到家天也快黑了。有时家里没水了,他要到后山去提水,每次只能提一小壶水。孙吉刚到他家的时候,总是先看看水缸里还有多少水,要是没有了,就先去给他挑满水缸。一年春节前下了场大雪,路滑难走,一天,彭大爷给孙吉刚打电话说他家里没有面粉了,要孙吉刚帮他带两袋,孙吉刚一听,二话没说,赶紧去买了两袋面粉给老人送上去……

有时,遇到村民们不在家,投递一个邮件要跑上好几趟。有时村里一个人都没有,都上山干活去了,有的去采草药,有的去砍柴火,很难找到人。有次遇到一个急件,头一天去家里没人,第二天去还是没人,孙吉刚只能在门口等他们回来,他知道他们干活每隔一段时间会回家一次,结果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让孙吉刚等到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人。每当孙吉刚从他们的家门前走过,总能从老人家那饱经风霜的脸庞里看到久违的喜悦,孙吉刚也必然和他们拉拉家常,问一下生活的情况,很多时候,当孙吉刚从远处走上来的时候,远远就听到他们喊他的名字。自己家里有什么事情也都愿意让他代办,从他们纯朴的眼神里看到的是对邮政投递员满满的信任。

小山村的“绿色希望”

近年来,互联网的春风也吹进了大山深处,给小山村带来了新的生机,乡亲们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的更多更快了,年轻一代更是互联网的受益者,偏僻的小山村已不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网购风也吹进了小山村。“迅速、准确、安全、方便”是邮政的服务宗旨,面对崎岖的山路和方圆几十公里的投递段道,孙吉刚没有松懈的机会,只有加快脚步的动力。一次,泰和山的一个客户来了一个大箱子,他把箱子带到山下,扛起来就往山上送,当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包裹送到客户手中时,客户也给他泡好茶,让他坐下歇歇脚,但是还有好多客户在首期盼他们的邮件,他没有停留的理由,必需按时把所有小包都安全送到每一个乡亲们的手中后,他才能够放心一把汗、喘一口气!

现在也有村民开始尝试把山里的天然绿色特产卖到了网上,通过邮政小包和快递销到全国各地连接大山和大都市的,正是“互联网+邮政”这座信息流和实物流搭建成的“致富之桥”。通过这座桥,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来游客,大山里清新的空气、秀丽的风景、甘甜的泉水让每一个人都流连忘返,旅游服务渐渐成了本地新的增长点,邮政也为这里的社区服务中心、泰和旅游公司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每年为他们投递的邮件就达上千件。

随着孙吉刚事迹的广泛报道,潍坊春雨义工的志愿者也来了,他们找到孙吉刚了解村民的情况,准备建立几个爱心诊所,孙吉刚非常积极地为他们当向导,向村民们作介绍,经过一番筹划选址,终于在邱家和杨集庵建成了“春雨义工爱心诊所”,志愿者们定期来这里为村中老检查血压、血糖等,还送上许多药品,孙吉刚也在投递路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成了一名实实在在的义工!

“荣誉是鼓励,也是责任”

孙吉刚每周步班邮路102公里,摩托车邮路129公里,每年行程1.2万公里投递4000多个邮件、6万多份报刊。16年来,累计邮路行程19万多公里,累计投递报刊达90余万份、邮件6万余件,没有延误一件邮件。

由于工作出色孙吉刚名字连在一起的是一连串的荣誉:“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潍坊市劳动模范”“潍坊好人”“青州市第四届道德模范”“青州市劳动模范”青州市“我身边的好人”“青州市十大杰出职工”、全市邮政“优秀投递员”和“先进生产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齐鲁晚报》《大众日报》《潍坊日报》《潍坊晚报》,山东电视台、潍坊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分别对孙吉刚的事迹做了专题报道。自己说,他做得还远远不够,而且这都是应该做的,人民邮政就应该为人民服务,再多的苦和累都不算什么。

孙吉刚同志坚守“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政服务宗旨,视邮件如生命,面对崎岖的山路和方圆几十公里的投递段道,他没有松懈,十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做好投递服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身上背的,不只是绿色的邮包,更是邮政普遍服务的责任”。